城南舊事與敘事
授課教師 不分系 劉家幸助理教授
教學助理 政治系 王若焄
不分系 吳彥廷
不分系 劉沂蓓
台文系 洪嘉謙
課程對應之SDGs


課程介紹
本課程為全校性課程「踏溯台南」的 3.0 進化版本,通過各學院系所同學的共同參與,嘗試以人為本、以現實議題為導向的引導式教學理念,重新觀看並深化「城南舊事:甕城內外的南寧與碑林」路線的文史知識與今昔變化,一方面通過文字想像人文空間的歷史氛圍,一方面腳踏實地經驗生活周遭的人事物,並從中發現其存在的場域問題與潛在風險。課程採密集時數的授課方式進行,經由實際旅讀老城南、分組討論與跨域互動,讓參與者能及時針對所觀察到的場域問題,進行判斷、分解與整合,最終提出一可以具體落實的修正方案。希冀藉由課程的實施,為參與者提供另一種自主學習的可能想像,即由學習尋找問題答案的「解答者」,進一步向上提升為發現問題本質並嘗試解決的「行動者」。
課程目標
一、掌握台南地方文史相關知識與可用資源。
二、旅讀台南的昔與今,發現古蹟文化與在地生活的鏈結與脫鉤。
三、理解傳統文化保存的意義與價值,並嘗試活化與新變。
課程設計
本課程名為「城南舊事與敘事」,以台灣府城大南門一帶為中心考察在地文史發展與周邊環境議題。課程包含自清領時期以來迄至現今的歷史解說、地方文學閱讀與現地田野調查三部分,並通過現在與未來議題的拋出討論,試圖引導同學在日常口語表達之上,進一步以辯論思考方式,來強化口說的邏輯與分析能力。
參與本次課程的同學橫跨文、社科、工、理、規設五大學院,通過混合分組,將各學院學生打散重整,經過六周密集課程與田野調查的施行,以多元形式呈現敘事議題內容,包含四種成果:一、為成大通識踏溯台南課程設計的文史聊天機器人;二、instagram五妃廟情境遊戲;三、古蹟存留議題大富翁;四、古蹟維護及再生訪談工作。同學們就分組實作與討論中,一方面有效學習與不同科系同學進行工作分配、人際溝通,另一方面,也通過各自專長與技能共同製作物品,實際呈現跨領域的敘事實作能力。
課程作品




